■本报记者 王巍
农村留守儿童是未成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需要社会的关爱与帮助。
屯昌县新兴镇蕴沃村是屯昌县司法局的定点帮扶村。作为双联双扶单位,屯昌县司法局积极履行帮扶职责,为了提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质量,该局依托新兴镇政府开展的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辅导班,选派工作人员前往村里帮扶,深度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结构,开展特色帮扶教育课程,力求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等各项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今年23岁的黄恒川就是屯昌县司法局派来帮扶的一名“园丁”。通过寓教于乐等教学方式“护苗”助长。
1
寓教于乐
改变孩子学习现状
11月8日,在屯昌县新兴镇蕴沃小学的教室里,一堂别开生面的美术课正在进行,互动教学的方式令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黄老师教我们怎么画画,还教我们怎么弹吉他,我们很喜欢上辅导班,特别喜欢黄老师给我们上课。”蕴沃小学的同学们兴奋地表示。
孩子们口中的黄老师就是黄恒川。
据了解,为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向孩子更加科学、高效地进行知识输出,辅导班的课程为每周一基础知识的查漏补缺与拓展,希望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每周三是课外兴趣班,由屯昌司法局派驻蕴沃村干部黄恒川教授美术、吉他、唱歌。同时不定期地邀请各个行业的优秀人才开展职业展示课,向孩子们展示各个行业的魅力及工作内容,为孩子们树立健康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规划,积极探索志向所在。
黄恒川告诉记者,进村后,给孩子们上的第一堂课,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孩子们表面上在埋头写作业,实际上很多人都在走神。我也从侧面了解过,孩子们因平时家长疏于关注,学习积极性相对不高。”黄恒川暗暗地下决心,一定得改变这种学习现状。
“你们把作业写完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画画了。”黄恒川从小爱好美术和音乐,他试着将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作为切入点,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注入一丝活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果然,听到老师这么说,孩子们很快就完成了作业。至于作业的完成效果,黄恒川则通过“花样”批改作业来引导、鼓励孩子们:“写得很好,注意用词、语序。”“你是这次作业的第一名,继续努力!”渐渐地,孩子们的学习状态发生了变化,不仅完成作业更有效率了,上课也更专注了。
2
开设法治教育课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
相对城市,农村地区常常缺乏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与此同时,家庭教育的缺失让留守儿童接触手机的机会大大增加。他们在玩手机时,不可避免会接触到一些不良信息。
黄恒川发现孩子们存在这样的情况后,立即向屯昌县司法局进行了反馈,为孩子们开设了专门的特色法治教育课,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向孩子们进行宣传教育。
“大家知道什么是法治吗?”随着五花八门的答案层出不穷,黄恒川又接着提问:“你们平时在网上会看到什么相关内容?大家觉得这种做法对吗?”通过慢慢引导,黄恒川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相关法条列举出来,提高学生们的网络素养,推广网络法治观念,从而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教育,筑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屏障。
同时,针对个别学生说脏话等行为,黄恒川多次找几名孩子谈心,帮助其改正说脏话等不好的习惯。通过坚持不懈地沟通和努力,几名孩子目前已彻底改正了说脏话、欺负他人等行为。
黄恒川介绍,他希望通过法治教育课和美术课等兴趣课,帮助孩子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3
用爱与热忱
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黄恒川的付出得到了孩子们的积极回应。
黄恒川记得,在第一次教孩子弹吉他的那节课前,有个学生走过来跟黄恒川说:“黄老师,等会你弹得好的话,我奖励你贴纸。”“好的哦。”黄恒川笑着回答。
这节课上,孩子们一边跟着旋律拍手,一边跟着老师哼唱,欢快的旋律回荡在教室上空,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下课后,许多孩子纷纷跑过来,“奖励”卡通贴纸给黄恒川。黄恒川接过学生给的卡通贴纸,顺手便贴到吉他上。不一会,黄恒川的吉他贴满了卡通贴纸。
在采访中,学生家人也纷纷给予了黄恒川赞许和肯定:“孩子在这里学到了很多知识,现在学习更积极了,作业都不用大人催着写了,这都要感谢黄老师。”
每每得到类似反馈,黄恒川感到开心的同时,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在他看来,自己在教学上还有很多工作可以不断地深入开展。“也许今天我们做的一点点小事,就可以改变孩子们的未来。”为给孩子创造更大的成长空间,黄恒川计划在未来还将不断优化课堂内容,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知识,温暖向阳。
“少年强则国强,人才兴则乡村兴。我们希望依托特色辅导班的开设,充分让群众感受到驻村工作队的工作热情与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赤诚之心。通过深度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结构开展特色帮扶教育课程,力求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等各项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助力孩子们成长、成才。”屯昌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