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丰收之时,农田展现出一番繁忙的景象。位于海南中部山区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乡村,绿橙硕果累累,农户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们感慨说:“村庄美了,治安好了,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赌博村”是如何蜕变成“长安村”的?“法律明白人”如何让“矛盾结”变“和谐扣”?近年来,琼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将该县湾岭镇水央村、和平镇长兴村等作为琼中新时代“枫桥经验”基层示范点的第一批试点单位,积极探索化解纠纷新机制,走出琼中特色新路径,绘就一幅壮丽的基层治理新“枫”景。
“‘枫桥经验’之所以充满生机活力,最根本就在于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使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成为防范化解矛盾的‘主心骨’。”琼中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陈冠良表示,全县以“大抓基层、大抓支部”为导向,建立“网格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共划分网格215个,在岗网格员中有正式党员21人、预备党员9人、入党积极分子18人,进一步增加了网格“红色细胞”,助推“网格+党建”机制,探索“高效”解纷新路径。
培育“法律明白人”
“问题村”焕新颜
巷道干净整洁,停车不上锁,老人和小孩在树荫下乘凉,大家怡然自得……这是行走在琼中和平镇长兴村村道上看到的景象。
一幅和谐的乡村画卷背后,得益于长兴村“枫桥经验”基层示范点的创建,而培养“法律明白人”又是创建示范点的重要一环。
王有政是长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熟知长兴村“赌博村”的“黑历史”。这些年,长兴村先后成立“护村队”,培养“法律明白人”,乡村治理迎来新变化。
据王有政回忆,为拔除“病根”,长兴村“两委”2014年决定组建“护村队”,“赌博村”才开始有了新变化。
“护村队”由村“两委”成员、民兵及志愿者共同组成,共18人。起初“护村队”也是阻力重重,在劝散赌博人员时,时常会发生冲突。直到当地派出所人员加入,情况才有了好转。“护村队”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逐渐在村里树立起威望。
2022年6月,长兴村开始实施“法律明白人”工程,组建由村警务助理、人民调解员、网格员组成的“法律明白人”队伍,以化解村民矛盾纠纷,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长兴村还成立了乡贤理事会,由村里德高望重、善于做思想工作、热心为村民服务的老校长、老党员等组成,深度参与村里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由乱到治,由治到稳。长兴村创建“枫桥经验”基层示范点更加坚定了村民的信心。
“村里没有矛盾了,大家的生产积极性也提高了。”王有政说,化解村民矛盾纠纷,就是要给村民打造长治久安的生产环境,让百姓安居乐业。目前,长兴村有了种植咖啡、红毛丹、槟榔等产业。
深化多部门联动
推进多元化解纠纷
“这块地本来就是我家的,你要把这些种到我地里的益智砍掉。”“这块地我已经种了几年,你现在才说是你的地。”近日,琼中湾岭镇水央村两名村民因为土地界限不清问题,引发矛盾纠纷。原来,一名种植槟榔的村民认为,隔壁种植益智的村民占用了他的土地,两人为此争论不休。
水央村网格员王翠银第一时间发现两家的纠纷。她和村小组组长、调解员立即前往两家开展调解。但是不管怎么劝,双方都不愿意让步。为了尽快将纠纷解决,湾岭司法所工作人员参与调解工作。在大家的努力下,终于将矛盾成功化解,两家人握手言和,让“矛盾结”变成了“和谐扣”。
“很多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大多数是由一件小事引起的。我们争取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阶段,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水央村支书、村委会主任许炳酌说道。
据悉,为了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和社会满意度,水央村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联调联动机制,推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县里完善了与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机制,打破部门工作壁垒,及时沟通矛盾纠纷相关信息等,做到情况互通、信息共享、工作同做、结果同悉,形成矛盾纠纷发现、流转、调处、解决的闭环体系。”许炳酌介绍,村委会还定期召开例会,分析村内社会治安、矛盾化解、重点人员动态,及时妥善处置不稳定因素,确保辖区和谐稳定。
据了解,琼中在128个行政村(居、林场)和10个乡镇都建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调解室,设有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委员会等5个行业专门调解组织,选聘128名村(居)专职人民调解员,安排在各乡镇司法所开展辅助性工作。
强化巡逻防控
助力普法强基绘就新“枫”景
作为“富美乡村”,水央村将发展旅游业。届时进村的人多了,治安怎么管控?对此,湾岭镇派出所所长翁良芬表示,所里计划把村干部组织起来,组成10人左右的固定队伍,由辖区民警带领,每天安排两三人在村里巡逻,以便遇到事件时,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情况。
“如果在现场能够调解处理的,他们就可以先进行处理。处理不了的,民警也能及时处理。这样,能够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共同守护村庄平安。”翁良芬说道。
近期,村里还安装了16个摄像头,全天24小时不间断地对乡情村况进行实时监控,守护着辖区群众安全。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成效,湾岭镇综治中心每月组织召开水央村委会新时代“枫桥经验”基层示范点经验分享会,总结好做法、好经验,建立一套机制,完善一套制度,固定工作模式、固化试点成果,努力创造可复制、可借鉴、符合实际、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枫桥经验”高新版。
深化数字赋能
助推信息化解纷新样态
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让市场主体真切感受到司法的力量和温度,是人民法院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琼中法院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抓手,深化数字赋能,“一平台”推进源头防控,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
据悉,该院开设了“24小时自助法院”,当事人只需刷身份证件即可进入自助办理网上立案、网上阅卷、提交材料等事项,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开辟“非接触式”诉讼服务新路径,真正做到24小时不打烊的智能化诉讼服务。
同时,该院网上立案、信访、司法、人社、工商、税务、劳动仲裁等平台为群众提供线上、线下服务,打通“访、调、仲、诉”全过程,并出台了相关的工作规程和纪律要求,努力在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方面创建琼中特色。
琼中深入推进信访制度改革创新,坚持把化解信访突出问题、为民办实事和优化营商环境结合起来,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不断健全受理、交办、督办、答复群众信访事项工作的具体制度,联调多个行业部门主动对接矛盾焦点,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化解、谁分管谁包案的原则,明确化解矛盾风险时间和管控措施,实行清单管理和销号管理,推动拖欠工资、城乡建设、家庭邻里、山林土地等纠纷及时化解,最大限度防止矛盾激化。
同时,琼中在全县试行信访等级评估制度,对信访工作不重视、不积极、不主动的责任单位进行文件督办、现场督查,确保群众利益诉求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2022年,国家信访局第一批交办琼中集中治理重复信访积案16件。琼中按照条块结合的原则,细化分解给资规等10个责任单位,压实化解主体责任,有效助推积案全部化解,化解进度和化解质量排名全省第一。当年,琼中信访服务中心获评“全国信访系统先进集体”。
“基层治理要注重将重心下移,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健全基层治理机制,补齐基层治理短板。”陈冠良表示,琼中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源头治理,创新矛盾多元化解机制,做到了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不上交,不激化,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李兴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