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近年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结合乡土人情,不断探索政治引领、自治强基、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智治支撑的“五治+N”(N为党建引领、亲加奔——干群对话解难题等)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有效破解乡村治理难题,走出一条乡村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循环的路子,为推进乡村振兴创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保亭先后荣获2017年-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2022年“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坚持政治引领
增加乡村治理凝聚力
“大家都说基层群众工作难,但其实找对了办法,难也不难!”这是保亭三道镇三弓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杨宝对基层工作的真切感悟,他口中的“办法”即是“四事工作法”。
“四事工作法”是党员问事、党群议事、党小组办事、群众评事,也是保亭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治理的生动实践。近年来,保亭通过常态化、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大力推行“四事”工作法,切实打通民情上达和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基层治理有力度有温度。
“要建强基层党组织,持续建立健全党建引领机制,确保社会治理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全面推进。”保亭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赵文德在调研乡村治理工作时多次强调。
据介绍,保亭坚定政治方向,强化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密切联系社情民情,强化顶层设计、谋篇布局、远景规划,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资源优势,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的各领域各环节。
着力推动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创新,保亭构建县、乡镇、村居三级网格党支部纵向管理链条,按照“一格一支部、支部建在网格上”的目标,全县成立294个网格党小组或党支部,实现网格党组织全覆盖。形成“组织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工作方式,将基层党建工作与网格服务、社会治理、矛盾纠纷调解等在网底结合,构建网格党员、居民共同参与的服务管理新格局。
创新开展党员“双报到”工作,推动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创新。按照“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方式,结合“走流程促营商环境提升、走街巷促生活环境提升”和创文巩卫工作,组织各级党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基层困难群众提供各项便民服务。
推动落实党建引领直通联办,充分发挥12345热线的“指挥棒”“绣花针”“连心桥”作用,做好“一条热线管民生”。今年上半年,12345热线接通率提升至98.88%,按时办结率增至99%、回访满意率增至99.06%,促使治理工作在基层一级不断延伸,激发党员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有效提升治理效能。
做好法治保障
维护乡村和谐稳定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有序推进离不开法治助力。
保亭县委政法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不断深化“法治保亭”建设,积极开展法律“六进”宣传活动,全社会法治氛围更加浓厚,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保亭成功创建3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培育村居“法律明白人”662名。
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保亭整合律师、“1+1”志愿者、村(居)法律顾问等资源,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据统计,今年以来,共接听12348热线2030条,提供法律服务3933人次,受理法律援助169件,受援171人,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或取得利益393余万元。
此外,保亭还依托政法、民政、妇联等职能部门、县乡村三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专业调解组织,建立县、乡、村三级调解网络格局,专职和兼职调解员及村(居)法律顾问等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0多起,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化解在当地。
加强德治教育
树立文明乡风
“黎族图腾是黎族民族文化的体现,从前家家户户都把图腾贴在墙上,现在经过返乡年轻人的设计,我们将这些图腾设计为立体的雕塑,为此还专门建了个小公园,村里的文化味更浓了。”日前,在保亭什玲镇坚固村的图腾公园内,驻村第一书记周圣菁介绍。
据了解,保亭近年来逐步将坚固村打造成为黎族传统文化示范村,先后建成图腾公园、坚固人家乡愁馆、版画展览馆等极富民族特色的文化场所,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通过不断挖掘旅游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德治教化是强化乡村治理内生动力的重要途径。保亭通过送文化下乡、宣传氛围营造、开展道德评议等方式,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尚简的生活方式。今年以来,保亭共组织开展电影下乡869场次,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演出活动80场次,重大节庆文化惠民演出活动21场次。
大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工作,保亭通过县融媒体中心、“你好保亭”App等媒体渠道,加强对“七个倡导”等移风易俗的宣传,深入挖掘并宣传报道勤劳致富脱贫的典型案例及农村基层摒弃陋习的新面貌,张榜公开道德“红黑榜”。
此外,保亭还通过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幸福庭院”创建活动,引领家庭成员践行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目前,已有5户获得全国“最美家庭”“五好家庭”,403户获得省级“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绿色家庭”。
激发自治活力
拓展基层治理广度
在保亭加茂镇共村的爱心超市里,村民黄开雄站在货架前仔细瞧了一圈,用400积分兑换了4桶花生油。超市虽不大,商品却琳琅满目,小到牙膏、抽纸、洗洁精,大到空调、洗衣机,每一件物品对应的分值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据介绍,保亭积极开展乡村治理积分制,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村居治理。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参与积分制共19954户81772人,户参与率97.94%。
加强议事协调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健全村规民约等自治规则。全县60余个村委会,已全部修订完成村规民约,并出台《关于推荐十一届政协委员担任村(居)务协商会副会长的意见》,在68个村(居)成立监督委员会和村(居)务民主协商会,建立一核两委一村级工作议事机制,充分发扬民主,凝聚最大力量做好农村民主管理和民主协商工作机制。
为营造全民共治的浓厚氛围,保亭进一步完善群团助推社会协同体制,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充分激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截至目前,保亭登记与备案社区社会组织共397个,业务范围涵盖经济、农业、文教、卫生、体育、社区服务等诸多领域,“攥指成拳”形成“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理格局。
保亭还探索建立了“村两委+乡贤”乡村治理机制,发挥乡贤在邻里间威望高、口碑好、会管事的优势,引导乡贤在协调化解矛盾、宣传政策法规、联络民情民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通过乡贤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协助开展乡村振兴,实现产业兴旺、环境宜居、文化兴盛、民风清新、社会和谐的良好效果,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强化智治支撑
打造“技防体系”
3月28日上午,“八村”义警工作站正式成立,连日来,什玲派出所组织义警队员在什玲八村沿街商铺等区域开展反诈宣传。同时,义警队还积极配合什玲派出所开展“护学岗”和巡逻防范等工作,让群众对社会治安更满意、出行更安心。
以“智”提“治”、以“智”促“治”,在发挥群防群治在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保亭注重以智治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朝着精准化、精细化、智慧化方向发展,有效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为基层治理赋能。
近年来,保亭全面推进“社管平台”“雪亮工程”“智慧安防小区”“平安校园”“平安乡村”等智能化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持续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全封闭管理完成率、专职保安配备完成率、设置“护学岗”完成率、安装一键报警系统并与公安机关联网达标率实现“四个100%”。“平安校园”建设成效显著,未发生涉校涉生安全事故。
让“智治”为乡村安全“放哨”,为乡村振兴构筑起信息化“保护墙”。“平安乡村”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关键路口、重点区域全覆盖,加茂镇茅丛山地区、什玲镇八村组建义警队,严控区域发案率,成功创建“零发案”社区(村居)54个,乡镇辖区社会治安实现持续向好。
推动“五治+N”模式
打造乡村善治新样板
“自来水经常断,供水不足。”“我们正在做新的项目设计,承诺明年一定解决!”
几张桌子摆开,众人围坐。在毛介村,一场村民与县乡干部的对话随即展开。这是保亭“亲加奔——干群对话解难题活动”的寻常一幕。
黎语“亲加奔”就是“亲人来”。今年来,保亭在深入推动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党建引领、亲加奔——干群对话解难题等”的“五治+N”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让干群面对面,有效解决了一批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据统计,截至11月中旬,该活动开展460多场,参与群众1.3743万人次,现场和跟踪解决问题1555个,一些乡镇收集问题的办结率近80%。
创新突出党建+基层治理,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大跨越。今年,保亭结合实际出台《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强基创优“百万村”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进一步锚定培育百万村目标,继续做大做强保亭“土特产”文章,使之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创新“大学习 大调研 大讨论行动”“走流程促营商环境提升 走街巷促生活环境提升行动”“亲加奔——干群对话解难题活动”三项活动,切实达到“化解基层矛盾、倾听群众呼声、集中群众智慧、提高行政效能”的效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亲加奔——干群对话解难题活动”被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公众号专题报道,新华网、海南日报、南海网和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也进行宣传报道,其他公众号和移动端纷纷转载,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朋友圈刷屏。为加强辖区道路交通安全,保亭创新开展“随手拍+电子警察”道路交通治理模式,通过电子警察对群众骑乘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不佩戴安全头盔违法行为进行抓拍,发动群众对违法行为拍照举报,保亭头盔佩戴率连续排名全省第一。
开展“无毒县”创建,培育符合“无毒乡镇”创建条件的乡镇,毛感乡、南林乡成功创建为省级“无毒乡镇”。南林乡无毒村(居)创建工作经验被国家禁毒办采纳并向全国推广。
此外,保亭还印发《2023年保亭县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方案》,建立矛盾纠纷源头多元协调化解综合机制,充分发挥县党政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下沉一线接访下访,乡镇党委主要领导及部门党组书记包案,解决信访积案和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同时借助“咖啡时间”等活动平台,做好源头信息收集、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让矛盾化解在小、化解在基层。
赵文德表示,近年来,保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深刻领会和把握乡村社会治理的要义,系统谋划治理之策,走出了一条“五治+N”的基层治理新路径,进一步夯实了乡村治理基础。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保亭、全面建设“三区三地”、打造“十大特色重点产业”发展战略提供坚强保障。
(世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