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六十载栉风沐雨,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仅是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题中之义。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党中央着眼国际国内发展大局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需要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夯实海南自贸港基层治理根基。
夯实海南自贸港基层治理根基,要深刻认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是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如海口市委政法委以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契机,把脉住宅小区治理的“痛点”,创新建立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议事机构“议事堂”。在这里,物业负责人、业主党员代表、业主代表、社区调解员、网格员汇聚一堂,同时社区干部、片警、律师以及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也会列席。
这样的做法,让部门工作人员走到群众身边,能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更高效地帮群众排忧解难。
社会治理工作扎实沉下去的效果立竿见影。截至目前,海口市先行先试的住宅小区议事堂发现和处置各类民生问题化解率达92%。
夯实海南自贸港基层治理根基,要以源头治理为主攻方向,扎实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海南实践。
基层是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可以说,基层既是产生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协调利益关系和疏导社会矛盾的“茬口”。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工作场域定位在社会基层,并把解决基层矛盾和冲突作为重要工作机制。
近年来,海南把化解矛盾纠纷的关口前移,全省各地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的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机制,建设一系列综合性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平台,通过整合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妇联、交通、民政、卫健、信访等部门资源,搭建“热线电话+人民调解+网格化”平台,建立类型多样的调解委员会,建设乡村法治服务中心,提高各级各部门联调工作水平,形成“一站式”调解合力,进一步化解社会矛盾,更好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同时,大力推进的综治中心、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四位一体”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出各市县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主力军作用,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当前,“四位一体”机制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深化基层社会治理、营造良好社会发展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了海南省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在党建引领下,海南各地锚定目标,因地制宜,靶向施策,培育打造出一批富有海南特色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案例和示范典型,初步探索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自贸港新路径”。
夯实海南自贸港基层治理根基,要以群众满意度为根本评价标准,构建党群联动、多方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夯实海南自贸港基层治理根基的实践中,只有始终做到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根本评价标准,才能继续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共同书写自贸港建设“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的精彩答卷。
从“单打独斗”到社会协同,从传统粗放到共治共享,近年来,海南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中,积极推动群团优势互补,盘活有效资源,辐射带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群众自治圈”“社会共治圈”逐步形成。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我们就能不断书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篇章,为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创造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