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殷某的诉求是40万,王某母子的心理赔偿价位为10万。”黄谦多次让双方当事人在调解室内“唠唠”。
经实地勘察,黄谦发现问题错综复杂:按王某的说法,该荔枝地内的荔枝树有新有旧,一棵一棵鉴定、确定机器的损耗程度等细节都需要找专业司法鉴定机构来做,今年的荔枝销售正“火力全开”,一套流程走下来耗费的时间和成本,对王某母子和殷某无疑是两败俱伤。
在大量的走访和“背对背”调解后,黄谦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点:两方比较讲道理,一个愿意赔、一个愿意撤,但都僵在那里赌一口气。
“调解虽然是对双方当事人最好的方式,但对法官来说,会增加不少工作量。”黄谦告诉记者,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每次都无限趋近于双方都满意的答案,有时好不容易劝好了,因为对方态度、付款方式等各种细节又会反复。
在双方的要求下,司法鉴定机构工作人员于5月16日到场,记者与黄谦和双方当事人也来到现场。
看着其他种植户都脸上挂着笑容,在自家地里忙前忙后,王某母子和殷某心里都有些动摇。
黄谦抓住时机,趁着双方的调解意愿都很强烈,在荔枝地组织了一次调解,双方当事人终于愿意各退一步,最终,王某母子同意支付给殷某12万元赔偿款,并一次性付清。
“谢谢法官为我们跑前跑后解决问题,要不是您持续调解这么多次,我们两家人都不知道要吵到什么时候。”看着鞋子和裤脚都沾满泥土的黄谦,王某母子和殷某都很感动,并对法官贴心为群众考虑的做法点赞。
多方走访促案结事了
“我们的目标,是促成案结、事了、人和。”黄谦和同事为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着。
近日,某荔枝地承包者将3户种植者告到荔枝巡回法庭,称自2017年以来,他们再也没收到3名被告的租金。
从双方实际利益出发,黄谦根据案件情况首先建议他们进行调解,为促成调解,听原告讲述后,黄谦前往荔枝地实地走访,见到一名被告周某。
在亲戚荔枝地里帮忙的周某得知黄谦来意后一脸委屈:“我们不给是有原因的,合同上明明写的是2.9亩,我家找人量了量,足足少了1亩地。这几年的损失先赔给我,我再继续交这样才合理吧?”
公平起见,在法官的监督下,承包者找专门测量人员进行测量,发现的确少了1亩。
在周某的引导下,黄谦一行人来到另一名被告郑某家。
“周大哥家是亩数不对,我家就更离谱了,交了几年租金,地都没给我。”另一名被告郑某道出自己的委屈。
原来,郑某和哥哥两人一直在父母租下来的4亩荔枝地种植,父母年纪大了不租了,想把地留给郑某兄弟二人继续租。
郑某哥哥出于好心,想着自己掏钱租下这块地给弟弟种,郑某也想让给哥哥种,于是双方都跟承租方付了租金。
“他们都没讲清楚,我也以为哥哥有难言之隐,没想到自己多交了好几年租金。”郑某很无奈:“要不是哥哥有一次提起,我还一直不知道我们家多交了一块地的钱呢。要么把多交的钱还给我,要么把地给我,这两种方式我都能接受。”
黄谦走访得知,另一名被告也是类似的情况。
于是,在黄谦等人的努力调解下,3名被告立即将欠缴的土地承包费支付给原告,同时原告补足合同上签约的荔枝地面积,双方都很满意,纠纷得以顺利化解。
据统计,8年来,荔枝巡回法庭共审理各类案件1200余宗,解答各类法律咨询1200余件,发放法律宣传资料1.3万余份,巡回审判团队不断活跃于田间地头,足迹遍布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