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巍 实习生符语洪)1月14日上午,省新闻办举行海南“十三五”建设发展辉煌成就系列之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主题为“三大主导产业成为经济增长重要支撑”。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海南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其中,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提升,互联网产业、医疗健康产业、教育产业、现代金融业、会展业等亮点鲜明。
旅游业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时期规划目标。“十三五”期间,海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精神,立足海南自由贸易港特殊政策,不断探索对接和服务旅游消费新路径,加快推进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2019年国内外游客总人数8311.2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143.5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57.8亿元,分别比“十二五”期末(2015年)增长56%、136%、85%,提前完成“十三五”时期规划目标。2019年末,海南旅游业对全省国民经济直接贡献率和综合贡献率分别达到11.92%和27.97%,全省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约77.90万人,旅游业关联产业创造的就业岗位超过136.98万人,带动农民就业15.13万人。旅游业实现了速度规模与质量效益相统一。
高新技术产业去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838家。2019-2020年,海口、三亚、澄迈、琼海等地均出台或修订相应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支持政策,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海口、三亚、澄迈、洋浦、儋州、陵水、定安、琼海、东方等地都实现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大幅增长;昌江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从0到6的增长;白沙认定2家高企、屯昌认定1家高企,成功“脱零”。
2020年底,海南省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38家,同比增长48.1%,连续三年增长40%以上。“十三五”初期,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只有169家,之后每年增长幅度约为40%,到2020年底已经达到838家,比“十三五”初增长近400%。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的逐步落实和工作力度的加大,高新技术企业预计将持续增长。
互联网产业发展实现营收“五年翻两番”。“十三五”时期,海南省互联网产业发展呈现高速增长,成为十二个重点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到2020年底,海南互联网产业营收规模达到了12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30%。实现营收“五年翻两番”。在“三年成型五年成势”超额实现千亿目标的基础上,再利用五年时间推动互联网产业规模连续翻番,力争2022年迈过2000亿元,2025年突破4000亿元。
教育产业将吸引国际教育消费回流5万人以上。现代服务业是海南未来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教育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省教育厅副厅长黎岳南透露,在“十四五”期间,我省将以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为引领,大力发展教育服务业,吸引国际教育消费回流5万人以上:将引进2-3所境外理工农医类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独立办学;加快建设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三亚崖州湾科教城、海口江东新区桂林洋教育园区等省级重点教育园区;将引进30所以上国内外知名高校在琼设立分支机构或开展中外合作办学,10所左右知名国际学校以及跨境教育考试和国际教育培训。